對于共享出行,大家的印象是什么呢?是各街道隨處可見的共享單車?還是在街上悄然興起的共享電單車?
我國共享出行2012年開始探索起步,短短的幾年時間已經成為全球出行產業創新發展的一片熱土。眾多企業開始紛紛進入這片熱土,在這個受各大企業青睞的共享行業背后,都有些什么呢?作為共享出行行業“生力軍”的小黃鴨出行以切身的體會來談一下在共享出行光鮮亮麗背后的那些事兒。
尋車:這不僅是一份體力活
在小黃鴨的團隊里經常負責找車的運維人員說“日常步行三萬步,一般都是尋車人?!痹诠蚕沓鲂械倪\維團隊里,找車真的不僅只是一份體力活,除了每天要在各大小區內來回穿行,有時還要有一定的“偵察”能力,去推理有可能藏車的位置。這些車輛有可能“上山”了去了小樹林,也可能“入地”去了地下停車場,還有可能“上天”被劫持去了高樓大廈中。
“相對于共享單車來說,藏匿共享電單車的情況相對較少,但依然還是會發生?!毙↑S鴨運維團隊里負責找車的人員余林說“有一次,找車地圖顯示有一棟大廈有車輛閑置了兩天。我按照地圖找過去的,在那棟大廈找了幾圈,一層一層地找,最后在27樓找到了車輛?!?/p>
清障:這不是一個輕松的活
所謂清障,就是共享出行中尋找并回收故障車的工作。在地圖上,所有顯示紅色圈的點,都是需要去維護的車輛。小黃鴨共享出行的運維人員會乘坐金龍面包車輛,根據地圖的指示去到這些地點對該位置的車輛進行維修。一天下來,運維專員乘坐的金杯車里程表有時能增加100多公里。如果不能現場維修好的車輛,就需要運維人員把它們搬到車內運回倉庫,每輛車差不多有40kg,這真的不是一個輕松的活。平均每個運維人員每天都要搬運20輛車,就相當于每天都要搬運1600斤的東西。
小黃鴨團隊里負責清障的是一位姓余的師傅,他從事共享出行運維工作兩年多了,他非常喜歡共享出行帶來的便利,他說“這份工作雖然不輕松,但能把故障車找到并及時維修好,改善用戶的騎行體驗,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我很喜歡共享出行這個行業,能為這個行業做一些改變,對于我來說真的很有意義。”
換電:不只是更換電池
可能對于換電專員,大家的印象就是更換電池的人員。然而,小黃鴨團隊里的換電專員卻不是如此,更換電池只是他們工作當中的一個環節。每一個換電專員都會隨身帶一瓶水,一塊布,在換電的途中遇到路邊的臟污的、違停的電單車,他們會上前清潔好并擺放整齊。
調度:依靠物聯網 專車調度
如果沒有大數據和物聯網作支撐,就算請再多的運維人員在街上巡查,也不可能快速解決車輛“淤積”問題。為了提高使用效率,減少車輛閑置、擠占道路等情況的發生,必須隨時對車輛狀態進行查詢,超過48小時未被騎行的車輛,后臺就會發出提醒。然后通知運維專員及時趕去回收車輛,投放到附近需要用車的地方。
相比于其他崗位,調度人員基本上一天下來沒什么休息時間。因為大家休息的時間,也正是用車的高峰時段,這個時段就需要調度人員時刻關注車輛的動態,對于一些熱點區域能不能投放轉車、能投放多少?光看需求是不行的還要根據實際交通壓力等情況,這離不開政府管理部門的支持。對此小黃鴨團隊調度人員與市區各街道辦相關部門管理人員建立了多個微信群實時聯動。一天下來光打出去的電話就有上百個,發出微信幾百條,確保在最快的時間內響應各交通要道出現的各類問題。